6月20日下午,昆山市第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周萍和张浦镇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沈丹荣、陈林、王忆汐、郭成奎、李左胜齐聚昆山市第六人民医院,为即将赴苏捐献的李文青送去祝福。
李文青是江苏昆山人,2014年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临床专业。在校期间,他以学为本,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大学毕业后,李文青进入昆山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成为了一名外科医师。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工作积极主动,对待病人尽心尽责,总能耐心地解释,细心地检查,看着他脸上常常挂着真诚的笑容,言语总是那么耐心、温和,避免了许多矛盾和纠纷。由于他出色的工作表现,多次被评为市六院“先进个人”。李文青将在6月25日捐献,成为昆山市第53位、卫生与计生系统第21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李文青捐献骨髓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这和他身上拥有的那种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分不开的。早在大学期间,他就在电视上了解到中华骨髓库在招募志愿者,其实一开始,他也与许多人一样,捐献骨髓对身体有无负面影响存在着顾虑。他认真仔细地搜集了许多有关的资料,他明白捐献骨髓就像义务献血一样,只要一点小小的勇气,相信科学,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但却可能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参加工作后,他一直把捐献骨髓能挽救白血病人的事放在心里,在岗前培训中参加了医院和市红十字会联合举办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活动招募会,通过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介绍,深入了解了骨髓捐献的意义。于是他毫不犹豫的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中,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18年年初,李文青接到昆山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与一名患地中海贫血的小女孩(2012年出生)的造血干细胞配型相符,征询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作为志愿捐献者及医务工作者的他知道,造血干细胞成功配型的概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配型相符这种对双方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出于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本能,他直接的答应了。从这一刻起,他的心一直与那个患者连在了一起。可是,此时科室业务繁忙,每天加班加点,考虑到身体素质,可能会耽误造血细胞移植的最佳时机,此时李文青一边工作,一边锻炼身体,时刻做好捐献的准备。
在等待高配结果的过程中,他始终没有跟家人提起过这件事,直到高配结果完全符合,他才跟自己的妻子提起,此时同样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妻子,既愿意支持丈夫的工作,又不忍心丈夫打骨髓动员剂及捐献时的一些痛苦,但她仍愿意成为丈夫最坚强的支持者。这个时候父母还是不知道的,直到体检前,他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才告诉双方父母,结果遭到了双方父母的一致反对,他们的观念中,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就是把身体掏空了,作为一名刚满一岁孩子的爸爸,他肩上也承担着家庭的责任,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要是倒下了改怎么办?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命中注定,15年前,昆山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周萍,就是他的阿姨,当时周萍都没有男朋友,现在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通过周萍阿姨的捐献事例及他和妻子的坚定信念,终于打消了双方父母的顾虑,但母亲还会跟他说,她依旧为此睡不着觉。而李文青对于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这事却从未动摇过,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他坚信“救人一命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他希望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安全的,愿意通过他的捐献能带给更多人生命的希望,能让更多人放开顾虑,从而带动更多人加入到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的行列。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医学生的誓言,这也是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道义所在。李文青积极参与并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大力传播科学精神,身体力行地实践着救死扶伤的职责,充分体现了当代医务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和医风医德,以其义举,以其爱心、奉献,诠释了新时期新一代青年人良好的道德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