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上午,来自昆山市第六人民医院的李文青和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的朱东波同时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顺利采集了175ML和245ML的造血干细胞悬液,分别成为苏州市第140 例和第14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李文青: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1990年出生的李文青是昆山人,2014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昆山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在岗前培训时李文青参加了医院和昆山市红十字会联合举办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活动招募会,在了解情况后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我们学医的深知生命的可贵和这种缘分的难得。”
4年过去了,李文青已从当年的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外科医师,由于他出色的工作表现,李文青多次被评为市六院“先进个人”。当他得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相符时,他立即同意捐献,但没有告知家人。“因为我知道后面还有高分辨配型,还是有失败的概率,所以我想等到确定捐献的那一步再跟他们说,免得他们早早就开始担心。”
高配结果出来之后,李文青和家人说明了情况。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妻子表示支持,但母亲非常担心他的身体。巧合的是,昆山市第一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周萍是李文青的阿姨。于是,李文青用周萍的事例劝说母亲,终于打消了她的疑虑。李文青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医学生的誓言,也是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道义所在。”
朱东波:我明白患者的痛苦,所以一定要救
1984年出生的朱东波是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工作中的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早在学医时他就有强烈的意愿要捐献造血干细胞,2015年在参加医院组织的献血活动时,朱东波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时,朱东波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捐献,并在确定采集后表示,“绝对不会悔捐。”朱东波表示,由于自己是一名医生,他非常清楚患者的痛苦和绝望,只要有一线希望,他都会帮助患者生存下来!
令朱东波欣慰的是,自己8岁的儿子和7岁的女儿在得知自己即将去捐献时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我跟他们解释了爸爸是去救人,他们俩听完之后眼眶都红红的。”家人的支持和鼓励给了他莫大的信心与勇气。
李文青和朱东波作为医务工作者,用自己的大爱善举履行了救死扶伤的职责,弘扬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充分体现了当代医务工作者在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号召着更多的青年志愿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